從硬體到雲端:用 AI 見證台灣的創新力量
- Spencer Liu
- 2024年7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六月,南港展覽館二館成為台灣科技界的焦點,接連舉辦的 Computex 和 Google Cloud Summit 展示了台灣在硬體與雲端領域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迅速發展。
國際大廠聚焦台灣生態系 硬體讓台灣成世界舞台
在 Computex 前一天,NVIDIA 創辦人 Jensen Huang 提出了「AI Token Revolution」的概念,第一天 Keynote 開場 AMD 執行長 Lisa Su 介紹了一系列 AI PC 晶片、伺服器晶片及其強大的網路聯盟。Intel、Qualcomm、MediaTek、Supermicro 等科技巨頭的 CEO 們也紛紛在主題演講中分享他們的見解,預示未來幾年 GPU 資料中心、邊緣 AI 、AI PC 將迎來爆炸性增長。

圖說:硬體大廠的科技巨頭紛紛在 Computex 台北主題演講中分享未來發展
同時,台灣近期在雲端領域也有了重大進展,AWS 宣布其資料中心將落地台灣,未來十五年投資數十億美元,首座區域(region) 預計明年初上線 。不管是 Google、微軟與 AWS 等國際雲端大廠相繼投資,進一步強化了台灣在雲端基礎設施上的競爭力,並為台灣的數位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這是台灣吸引全球目光的關鍵時刻。感謝第一代創業家們,帶領台灣站上世界舞台。親臨現場,我心中充滿激動與感動。
AI 為新舊時代交匯點 軟硬整合將是台灣下一個機會
台灣的硬體產業從新竹到林口再到台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涵蓋電腦、手機和伺服器等領域。這讓我回想起 12 年前在硬體產業工作的日子,當我在多年參與 Computex 展覽後,下定決心出來創業,展開我的逐夢之旅,創立一家軟體公司,成為一名創業者。我心中的願景是:「匯集一流人才,創造無限可能。」,我的夢想是,讓軟體和國際接軌。

圖說:CloudMile 萬里雲參與 Google Cloud Summit 一同展示企業 AI 解決方案與應用場景
在這一波 AI 浪潮中,Google、Microsoft、OpenAI、Anthropic、Perplexity 等公司陸續推出新版本和應用迭代,未來的發展將更加多元化。近期,OpenAI 和 Apple 合作、Anthropic 發表Claude 3.5 Sonnet,各陣營的競爭更加激烈。開始使用 Claude Sonnet 後,我對其回覆速度和品質感到驚艷。
Computex 展覽從世貿一館遷至南港展覽館二館,許多業界前輩都經歷過這一過程中的高潮與低谷。但上一代的企業家憑藉堅韌和毅力,在全球激烈競爭中始終保持韌性、屹立不倒。我清晰記得在 Computex 和 CES 活動中,公司租下飯店私人套房用作產品展示,我們不眠不休地在私人套房為客戶準備產品展示的情景。那份熱情和經歷,驅使我在創業路上不斷前進。
事實上,台灣的科技產業已經不再僅依賴低成本代工或競價經營的舊有模式。半導體產業的成功,讓技術和品質的價值主張成為經營的核心。TSMC 的技術製程領先和高品質產品,就是最好的例子:高品質產品引領業界調整價格,除了獲得客戶支持,也持續投資新的技術和產能;競爭對手削價競爭也沒有辦法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華碩在品牌之路有技術的支持,推出 Copilot + PC,內建高效能的 Qualcomm 晶片(45TOPS),在 Microsoft 官網上和國際一線品牌公司競逐;英業達、鴻海、廣達等生產製造AI伺服器,提供給供不應求的 Data Center 算力。順帶一提,英業達今年發表智慧邊緣運算盒(Edge AI box) 也採用了 Qualcomm 晶片(13TOPS),過去曾在PC或和伺服器運算居龍頭地位的 Intel 面臨挑戰 ,運算晶片走向多元,Qualcomm、AMD、NVIDIA、MediaTek 等進入 AI 世代的主要舞台。在多元競爭下,台灣產業扮演關鍵角色,對我們這一代的創業者是莫大的鼓舞,上一代創業家創造了舞台,我們期盼在這樣的環境下,發揮軟硬整合的力量,邁入 AI 時代。這也是我創業的初衷:軟體和國際結合,「結合一流人才,創造無限可能。」
經過數年深耕雲端產業,我們不斷創新,積累 AI 人工智慧的經驗和實例在運輸業熱點預測、零售業銷貨供給預測、紡織業布料辨識等,積極拓展舞台和進入國際市場:陸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地設立營運據點。面對 AI 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加速部署 AI 人工智慧應用,期許在 AI 人工智慧與雲端的交匯點上,萬里雲成為連接硬體實力與軟體創新的橋樑,讓 AI 體和國際接軌,成為 AI 軟體生態圈的貢獻者之一。
夢想,就在實現的道路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