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近年來規模最大的 Nastaq IPO 案 - ARM,或許這間公司在台灣媒體的關注度並不是太高,但如果提及NVIDIA,前陣子被瘋狂報導的華人創業公司,我們就會發現它的晶片設計架構正是由 ARM 所提供,甚至連 Apple、華為、Qualcomm 和 MediaTek 也都是,可見它的影響力非比尋常。 今天想分享在上週正式遞交送件的晶片架構設計公司 ARM,它的商業模式與管理思維,都很啟發我並引起共鳴。
1990 創建的 ARM 由十二位工程師在英國劍橋附近開始,當初他們看到低功耗晶片能省電的需求,選擇向沒有能力自主設計處理器的公司授權技術使用許可。ARM 的創新改變了過去實體晶片的銷售方式。這項以「IP 授權」的業務創新,可以説是公司除了技術之外的核心獲利模式,在市場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1990 年開始,ARM 授權了50,000個晶片,直至 2022 年,ARM 一年授權的晶片數字已經是第一年的 60 萬倍(300億)。
以現代人的生活狀態而言,全世界 80 億人口估計,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使用 3 個由 ARM 所授權提供的晶片電子產品,包含手機、電腦、平板,電視,冰箱等⋯⋯其意義影響遠大。
然而除了商業模式之外,企業經營的思維更是致勝關鍵,我很幸運的曾經在劍橋上過一堂由 ARM 共同創辦人 Jamie Urquhart 分享的創業歷程。他提到他們僅從十二位共同創業工程師和一份商業計劃書開始,到開始注意到商業現實面的重要性 (commercial reality),因此招募了 CEO,Jamie 自己也成為第一位業務。他提到:創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人才,以及他們心中是否有「火」(spark)。如今想想真的心有戚戚,強烈的熱情才能在重重困難與考驗後依然堅持。
除了人才的關鍵,創業者建立公司成長的能量,還需要包括募資、銷售、成功結單等動能,建立以商業運轉的組織。這點我深有所感,除了組織內各種角色的建立之外,在創業過程中隨著組織由小變大:從公司小型 50 人以內到 100 到 200 人以上規模,從台灣到海外多個據點,也需要一直精進改變以便符合不同時期的商業流程運作,以達到最高的效益。
另外,在 Jamie 提到的一些創業經驗分享中,有許多寶貴心得都是回到本質核心去思考,例如在尋覓人才中,他們的動機往往比經驗更重要;最好的募資策略,是向客戶銷售有價值的服務或產品。當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時候會令人迷失,但回到初衷與本質,就是最佳解方。
在我自己的創業過程中,最重視的就是企業文化一題,Jamie 也提及建立學習且敢創新的文化更正是公司由始至終不斷強調和落實的 DNA。
還記得,Jamie 在歷史古城騎者腳踏車來授課,開場時他分享過一句蘇格蘭諺語,這句話也讓我期許自己與團隊在一路打拼時,要能不斷拓展創新的想法勇於挑戰。
As the Scottish saying goes: “Many a little (or pickle) makes a mickle”. A lot of little things can add up to something big.
一切都是從冰山一角開始。
Comments